开元ky888vip游戏(中国)有限公司官网

欢迎(ying)进入开元(yuan)ky888vip 官网(wang)!
027-51836027 收藏本站 | 联系我们
news 企业动态

地址:武昌(chang)区彭刘杨路232号

坚守,为了那些传统中的珍宝 一位老药工的德艺传承

来源(yuan):admin 日期:2018-11-02

图(tu)为:吴常铨(quan)在熬(ao)制膏方。

练药如(ru)练兵,匠心坚守“老一套”

在老(lao)百开元ky888vip药(yao)房彭刘杨店,一(yi)个(ge)不足(zu)10平方米的空间里,药香氤氲。熬药师吴常铨端出一锅药汤:“别小看这药汤,可有讲究呢!”和中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吴常铨,说起炮制技艺,一脸自信。

先说浸(jin)泡,看(kan)上去简单不(bu)过,但每味药(yao)材(cai)都得(de)浸(jin)泡到(dao)位,水面没过药(yao)材(cai)10厘米,才能充分释放药性;再说煎煮,一煎半小时,二煎一个半小时,两道汁水混合取用,毫不浪费;然后是三道过滤,只有干净、无杂质的药汤,最后做出来的膏方才光亮如镜,丝滑如绸,口感细腻绵软,易于吸收。

刚(gang)满60岁的吴常铨,爷爷、父亲、叔父都是药工。他18岁入行,当学徒的日子分外清苦。

学徒第一年,晚上只能睡在(zai)药棚(peng)的地上,吴常铨就是靠“练地功”,接着药气,习得一身识药、辨药的硬功夫;一年后可以睡在柜台上,还是药材环绕,吴常铨也不闲着,把七八百种药的名称及药理反复识记,直到烂熟于心;第三年,可以上床睡了,吴常铨就把精力用在跟师傅炮制加工中药上了,小本本上记得密密麻麻,每次抓药都分毫不差。一番摸爬滚打,他更是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制药如练兵,率未练之兵不能克敌制胜,用未炮之药难以药到病除。

虽(sui)然(ran)历(li)经国企改(gai)制、兼并重(zhong)组等企业变迁,但炮(pao)制技艺一直秉持。如今,吴常铨最拿手的(de)是(shi)熬膏(gao)(gao)。从炎夏的(de)酸梅膏(gao)(gao)到(dao)入秋(qiu)后的(de)秋(qiu)梨(li)膏(gao)(gao),再(zai)到(dao)飘香整(zheng)个寒(han)冬的(de)各(ge)方膏(gao)(gao)滋,他都喜欢用“老一套”方法。

对于吴常(chang)铨来说,一顶铜(tong)锅、一把竹铲,是熬膏必备,从徽州老家(jia)背至武汉,跟随他40载有余。

铜锅(guo)架在火炉上冒着腾腾热气,吴常铨手拿(na)竹(zhu)铲,不停搅动(dong)。“铜锅不伤药性,竹铲不易焦化,这对‘黄金搭档’才能熬出最地道的膏方。”吴常铨告诉记者,将1万毫升的药汁浓缩到2000毫升左右,非常考验药工的技术,多一分嫌老,少一分则稀,水分未完全蒸发还易发霉。只有收膏时一拉成丝,滴水成珠,挑铲挂旗,才是火候最佳。一药一法,即使是同一种药,要得到不同药效,其炮制方法也不一样。

切、浸、煎、滤(lv)、熬、收(shou),每一(yi)步都一(yi)丝(si)不苟;眼(yan)观、嘴尝、鼻闻、手摸,每一(yi)招(zhao)都暗藏玄机(ji);丹、丸、膏、散(san),每一(yi)味(wei)都精耕细作。这便(bian)是匠(jiang)心(xin)炮制。即便(bian)一(yi)副药(yao)往往需要(yao)一(yi)天时间,但吴常(chang)铨却坚持“慢功出细活”,一晃便是42年。

做(zuo)(zuo)药如做(zuo)(zuo)人,诚信遵守“老训条”

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信息(xi)时(shi)代,“药工”是一个快被遗忘的词汇,但是一种稀缺的资源。当年握证在手、叱咤药坛的老药工,如今只剩下吴常铨等寥寥数人。“你把我的班接好。”父亲临终前的遗愿,始终激励着吴常铨。“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。”师傅传下来的古训,吴常铨一直恪守。

不欺人、不自欺,药材炮制(zhi)近乎严苛,吴常铨(quan)从不取(qu)巧(qiao)投机。

一次,徒弟(di)在(zai)熬制(zhi)药膏的冰糖里,悄(qiao)悄(qiao)加了些(xie)水,以期(qi)快速熬化冰糖,被吴常铨当面喝止:“虽然熬药中的一点小动作,患者未必会发现,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”

还有一(yi)次,徒弟将饮片切得(de)厚(hou)薄不均,辩(bian)称(cheng)“凑合凑合,煎煮在水里也看不见”。吴常铨严厉指出,切成薄片并非只是追求“形式”,而是切切实实“内容”的需要。切片越薄,煎出来的药质就越好,越便于炮制时掌握火候,也越利于调配、收藏和制剂。

吴常(chang)铨坦言,也许在很多(duo)人看来(lai),多(duo)一(yi)味(wei)、少一(yi)味(wei),增一(yi)分(fen)(fen)、减(jian)一(yi)分(fen)(fen)无关生死,不伤大局,但在制药人内心仍要坚持“取其地、采其时、遵其古、炮其繁”的训条,即便无人在场,但“上天”必定知道。

22日,从蔡甸赶到武昌的一位患者将刚开的2000多元中草药交给吴常铨熬制成膏。他说,吴师傅加工出来的中药饮片质量纯正、药效明显。

接过(guo)沉(chen)甸甸的包(bao)裹,吴(wu)常铨(quan)颇(po)为感(gan)慨:“这是一份信任!为了这份信任,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,这也是老祖宗的教导。”

然(ran)而(er),让吴(wu)常铨感(gan)到遗憾的是,自己做的是一(yi)份孤独的事业,先后培养了(le)10余名徒弟,却因太过清苦而放弃。“熬时间、挣钱少、工作枯燥而繁琐,年轻人宁可出门跑业务,也不愿劳神费力沉下心来做这份苦差事。”即便如此,他还是愿做最后的坚守者。

吴常铨也很(hen)苦闷,现代化的煎药机、熬药炉,让(rang)自(zi)己的手(shou)艺(yi)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。但对古法(fa)的传(chuan)承和坚守,难道不是另一(yi)种意义上(shang)的“践诺”?“一直干下去,做好每一步。”这是这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药工内心最质朴的解读,他也等待着更多人一起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。(文/图 记者 胡蔓 崔逾瑜 通讯员 杨智勇)